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0:10 点击次数:161
乾隆晚期,昔日的盛世逐渐走向尾声,社会矛盾日益激化,尤其表现为土地兼并日趋严重,导致各地矛盾尖锐,农民起义接连爆发。这些起义不仅仅局限于汉族地区,也波及少数民族聚居区,较为著名的如湘黔苗族起义和西北的回民起义。对于广大农民来说,这些起义多是因“官逼民反”,表现出一定的正义性;而对于清政府而言,镇压起义则被视为维护秩序的“天经地义”。因此,这场历史进程中,双方都难以简单地被定性为对错,我们应以中立视角客观审视。
1755年至1781年间,西北地区连续遭遇多次严重自然灾害,农业生产遭受沉重打击,民生困苦不堪。按照伊斯兰教义,穆斯林每年需按一定比例缴纳称为“天课”或“济贫税”的宗教赋税,这笔款项本应用于慈善济贫,实际却成为清真寺教长和阿匍的私有财富。这些宗教领袖不仅靠赋税积累财富,过着奢华生活,还购置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,使得教长与教民的关系逐渐转变为典型的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。同时,教长职位由教民推选演变成世袭,形成了类似门阀的“门宦”制度,进一步加剧了西北地区的阶级冲突。
展开剩余83%在这种复杂背景下,部分教民渴望宗教改革,催生了新教门宦运动。其创始人甘肃安定人马明心,曾赴麦加朝觐,并在海外深入学习伊斯兰教义。1761年归国后,他开始传播改革思想,主张简化繁琐的宗教仪式,反对世袭制,提倡“传贤”制度。这些理念切中广大教民的利益诉求,赢得了广泛支持。乾隆帝亦曾称赞:“闻新教念经仅收五十六文,而旧教需羊只布匹,费用较高,贫民多愿归新教。”当时当地撒拉族约有1000户,竟有800户皈依新教,新教势力迅速崛起。
然而,马明心的改革触动了旧派既得利益,两派矛盾日益激烈,最终演变为武装冲突,甚至发生械斗。1769年,双方均向官府告状,官府偏袒旧教派,将马明心的大弟子贺麻路乎流放乌鲁木齐,封锁三座清真寺。此后,马明心的另一弟子苏四十三接过旗帜,继续领导新教抗争。双方斗争愈演愈烈,最终酿成大规模民变。
1780年,清水工打速古庄爆发教派冲突,一名新教成员被打致死,官员判定旧教赔偿“半个命价”,引发新教成员强烈不满和抗议。同年12月,新教聚会决定武装攻击旧教,誓言“备械将尽杀老教,灭土司”,内乱一触即发。1781年,苏四十三自称“回王”,率领千余新教教民攻占清水工河东庄,杀死多名旧教首领,旧教则迅速集结报复,双方冲突不断升级。陕甘总督勒尔谨闻讯,紧急派遣兰州知府杨士玑和河州协副将新柱率军前往镇压。
为试探清军立场,苏四十三乔装旧教成员迎接新柱。新柱抵达后表示要为老教“尽洗新教”,此言令苏四十三深感失望,决意发起反清起义。实际上,新柱可能只是权宜之计,但其言辞无助缓和矛盾,反而激化了冲突。当天夜里,苏四十三带领教民起义,攻入公馆,杀死新柱,继而攻占河州(今临夏)。乾隆帝获报后,命阿桂和和绅率兵前往甘肃镇压,实施“拉一派打一派”的策略,借老派镇压新派。甘肃总督勒尔谨则设计捕获了马明心。
苏四十三闻讯即北上攻打兰州,意图救援马明心。当时兰州守军仅约800人,形势十分紧张。战事激烈,义军多次猛攻城池,甘肃布政使王廷赞将被押于城头的马明心劝说义军撤退,但马明心坚决拒绝,最终被王廷赞杀害。尽管义军攻势猛烈,却未能攻克兰州,只得退守西南龙尾山和华林山。这两座山北临黄河天险,南依洮河屏障,地势险峻且水源充足,极易防守。清军万人驻扎城东,却不敢轻易出击,义军利用游击战术骚扰清军,令其疲于奔命。和珅抵达后指挥进攻,仍遭失败。
4月21日,名将阿桂抵达兰州,整顿军队,统一指挥,将大营设于城内,命前线清军稳步推进。他调集了曾参与金川战役的五寨屯练、番兵千人和阿拉善骑兵七百人,力图借助川军山地作战优势一举攻破义军营地,并用骑兵进行追击,同时在华林山布置伏兵,防止义军突围。闰五月,清军兵力集结至两万,阿桂下令发动对华林山的进攻,但义军凭借地势优势顽强抵抗。阿桂遂假装撤退,诱使义军放松警惕,伏兵趁机攻入山中,摧毁其营地,切断水源,义军陷入困境。
六月间,雨水缓解了义军缺水之苦,战力逐渐恢复。阿桂遂命清军开挖壕沟、筑木栅、建碉楼,并动用大炮猛攻义军阵地。6月15日,清军攻入义军营地,双方展开激烈肉搏,义军损失惨重但仍坚守华林寺。至7月5日,清军再次发起猛攻,华林寺被毁,义军最终全军覆没,苏四十三起义宣告失败。
清政府随后严禁新教传播,在陕甘地区大肆搜捕新教徒。乾隆帝颁布严厉法令,要求“即从严多办,亦不为过”,对牵连人员严惩不贷,致使大量无辜民众遭受株连,回族民众陷入极度恐慌,局势愈发紧张。乾隆的强硬措施未能缓解矛盾,反而加剧了地区危机。
1784年,田五和张文庆领导的回民起义爆发。田五,宁夏人,又名富,和张文庆、李可魁均为马明心弟子。苏四十三起义失败后,田五等暗中联络信教成员密谋复仇,筹划起义。消息走漏,田五被迫提前发动,4月15日起兵,攻占西安州营土堡,缴获大量弹药,继而进攻靖远县。陕甘总督李侍尧与甘肃提督刚塔急调军队围剿。义军攻靖远失败,遭清军重创,田五中枪自尽。
李可魁率残部与清军周旋,队伍发展至千余人,随后脱身至通渭县与张文庆、马四娃汇合,攻下通渭城。西安副都统明善率1200兵力前来镇压,义军将清军引至石峰堡,实施内外夹击,全歼之。义军据守险要地形,与清军对峙。
因清军镇压无效,乾隆革去李侍尧与刚塔官职,任命福康安为陕甘总督、海兰察为参赞,阿桂为将军,哈当阿为甘肃提督,并调集蒙古骑兵、金川番兵、宁夏八旗兵、京营火器营、陕甘绿营兵及撒拉老教土兵等万余军力增援。六月,福康安兵分两路攻底店山,义军抵抗不力,加之马文熹叛变,形势急转直下。义军退守石峰堡,该地三面悬崖,地势险峻,易守难攻。义军筑碉堡、土墙并开壕沟固守
发布于:天津市